红梅
植物简介
红梅是梅花的一种,这种植物可用于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可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做背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喜温暖气候,有一定的耐寒力,花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梅喜欢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时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一点的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比较耐瘠薄。亦能在轻碱性土中正常生长。根据江南经验,栽植在砾质粘土及砾质壤土等下层土质紧密的土壤上,梅之枝条充实,开花结实繁盛。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
梅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花期是在寒冬季节,每到梅花缤纷怒放的时候,它的花瓣娇小玲珑,红色花色如烈焰般艳丽、白色花色如洁白的雪毛、绿色的花色如白色盘中碧绿的玉石,一片梅花林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此娇艳的花朵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只有在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时才会有的景象,竟然会有一种花可以忍受住凛冽的寒冬为人们绽放出如此绚烂的花朵,为世界增添如此美丽的一景。
我国有关梅的文献历史悠久。但对生产梅的记载要比栽培品种记述晚得多。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花镜》中有野梅产地之记载,称梅本出于罗漂、含稽、四明等处。《台湾岛植物名录》中论述在台湾二柜、合欢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标本,上原敬二在《树木大图说》中记载台湾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树。
19世纪初,英国人Clack在中国广东省一带采到梅树标本,20世纪初,英国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标本。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植物学工作者先后在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省采得野梅标本。在云南、四川省很多地方也采集到大量野梅标本。
我国园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云南洱源、嵩明、德钦、泸水、剑川、祥云、云龙、宁蒗、宾川等县市也有野梅集中分布。此外,在湖北罗田、咸宁,江西景德镇,安徽黄山,云南建南平、广西兴安小区和那坡山区、陕西域固、甘肃文县及康县等地也发现梅的自然分布。
由此可见,梅在我国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北界是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共有16个省、或地区有梅的自然分布。在此范围内,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与变异中心,该区域内有较多的大片野梅林,且变异类型较多。
红梅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
选株形高大丰满的植株孤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 如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可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
将红梅和其它植物成丛地点缀于园林绿地中,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如果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这样的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以红梅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都很美丽。其美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